贵州:农技人员下沉田间地头助农增收
新华社贵阳10月13日电(记者杨欣)深秋时节,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大片水稻已经收割,留下短短的稻茬。种植户刘文何很是兴奋,“这一次不会再失败了,我已经把当初的合伙人和我儿子都叫回来了。”他说。
刘文何是高峰镇文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负责人。多年前,他和同村几个伙伴成立了合作社,可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创业遭受挫折。
2022年,刘文何听说兴办合作社有政府补贴,还有专家指导,再一次燃起了信心。“农业归根到底是要有技术,现在有了技术支持,应该不会太差。”刘文何说。
让刘文何如此有信心的专家是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张斌,此刻他正戴着草帽对一片试验田进行测产。“为了应对天气影响,我们采取了很多技术手段,保证了1261亩示范田的产量,亩产还比去年略高。”张斌说。
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张斌正在示范田里测产。新华社记者 杨欣 摄
2022年,张斌响应贵州省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作为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揭榜挂帅”团队的农技人员来到龙宝村。
“专家在田里的时间比我还多,庄稼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这让我们很放心。”刘文何说,之前失败的一大原因是病虫害防治不力。“一种虫防了,另一种虫又来了,稍有不慎就会减产甚至绝收。”
张斌介绍,团队在龙宝村龙宝大坝建成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系统,该系统集多种智能化防虫技术于一体,可利用不同光谱的灯光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虫害成虫进行诱集,并通过田间气象站采集水稻生育期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通过预警模型分析出防控最佳时期,精准指导防控工作的开展。
长期以来,当地农户水稻种植存在栽插密度低,钾肥施用量不足,氮肥施用过多等问题。张斌带领团队在示范田内的水稻栽培中综合采用增密、增钾、调氮技术,保障了产量。“以前水稻每亩插秧基本在七八千穴,现在能到一万二左右。”刘文何说。
“今年示范田的亩产比农民自种田多100公斤左右,希望能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坝区的村民增产增收。”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