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连续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有何目的?

时间:2024-10-13 阅读数:148人阅读

当地时间11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发表声明证实,联黎部队位于黎巴嫩南部纳古拉的一座哨塔附近发生两次爆炸,造成两名维和人员受伤。这是48小时之内,联黎部队位于纳古拉的总部第二次受到爆炸影响。

此外,以军还袭击了黎南部边境拉布纳地区一处联合国维和部队掩体,损坏了车辆和通信系统。

此前,当地时间10日,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在安理会表示,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的安全形势“日益岌岌可危”。自9月23日以来,行动几乎停滞。


当地时间10月8日,黎巴嫩南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装甲车巡逻。

以军回应:曾指示联黎部队人员进入安全防护区

当地时间11日,以色列国防军对此事件回应称,已收到有关联黎部队哨所受损和两名维和人员受伤的报告,事件仍在调查中。并称,当天早些时候,在黎巴嫩南部作战的以军士兵发现他们面临“直接威胁”,随即开火作出回应。

声明称,事件发生前几个小时,以军曾指示联黎部队人员进入安全防护区并留在那里,并称这一指令在事件发生时仍然有效。

以色列袭击联黎部队有何目的

是误打误袭还是有意为之?

特约评论员李绍先介绍,在2006年,以色列第二次入侵黎巴嫩初期,住在当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地曾经遭受过以军攻击,并造成包括中国军官杜照宇在内的4名驻黎巴嫩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牺牲。

今年9月中旬,以色列军队将军事行动重心转向黎巴嫩后,又频频威胁部署在黎巴嫩南部边界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当地时间9月22日,以色列军队的航弹就曾在维和部队中国营地附近约700米的地方爆炸。

李绍先表示,显而易见,在以军即将大举入侵黎巴嫩的当下,联黎部队已成为以色列军队行动的障碍。他们欲取之而后快,2006年危险的一幕现在又在重新上演。

特约评论员苏晓晖分析,所有信息都指向以色列要执意对黎巴嫩真主党进一步推进军事行动。若以军对联黎部队发动袭击,一次可能是误击,但不止一次就不能用误击来解释。

从地图上看,此次行动并非偶然,以色列希望能推进在黎巴嫩南部的军事行动,包括地面行动,但也深知地面行动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军如果贸然推进,可能会承受巨大损失,有反噬效果。以军行动的细节恰恰说明以军要进一步对真主党开展行动,但同时希望节约成本。

以军袭击联黎部队的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和影响?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表示,事件真相还需调查。此次事件可能会产生几种后果:

以色列的国际信誉和声誉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此事发生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及机构都对以色列进行谴责。

可能会影响联黎部队的驻扎。如果安全形势恶化,联黎部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极有可能往北撤,甚至完全撤出。

此次事件发生后,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声誉受到打击,对国际法也是一种践踏。若联黎部队撤走,黎巴嫩局势可能会进一步陷入动荡之中。

中方敦促以色列立即采取措施推动局势降温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以色列国防军袭击联黎部队阵地和哨塔,并造成联黎部队人员受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谴责。

任何蓄意攻击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行为都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绝对不能接受,必须立即停止。我们要求对事件进行调查,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并采取措施,杜绝再次发生。

冲突各方都必须切实保障包括联黎部队在内的全部联合国人员和资产的安全。中方敦促当事方,特别是以色列立即采取措施推动局势降温,保障联合国维和人员的安全,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

多方谴责以色列袭击联黎部队

当地时间1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以军袭击联合国驻地,造成维和人员受伤,是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维和人员必须得到冲突各方的保护。国际社会声援受伤维和人员的反应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反应也是在明确告诉以色列,这类事件“无法容忍,不能再发生”。

此外,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埃及等多国也对以色列的行动表示强烈谴责,其中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方无法容忍且不会接受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称此次事件对意大利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违反了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称,鉴于中东正在发生的一切,国际社会停止向以色列政府提供武器是至关重要的。

联黎部队:地区和平的守护者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国防军入侵黎巴嫩,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地区。同年3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向黎南部地区派驻一支临时部队,也就是联黎部队。

根据决议,联黎部队的职责是: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地区撤军,恢复黎巴嫩南部地区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巴嫩政府有效地恢复在这一地区行使权力。此后,应黎巴嫩政府的要求以及黎巴嫩南部地区局势的需要,联黎部队的驻扎期一再延长,其任务也在不断作出调整。

目前,联黎部队共有来自48个国家的1万多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