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保洁员一家与杭州公厕的60年时光

时间:2024-10-11 阅读数:734人阅读

重阳节前夕,杭州城管部门走进了萧山区城厢街道唐家弄探望98岁老人杨阿花。

杨阿花,女,1927年9月出生,是上世纪的杭州公厕保洁员。而且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她和她的家人服务了杭州环卫60余年。

上世纪的保洁员:

一天要挑四五十桶100斤的水

1965年4月,38岁的杨阿花进入萧山县城厢环境卫生管理所(现为萧山区环境卫生保障中心)成为了一名公厕保洁员,直到1976年4月退休。

现在,杨奶奶自己居住,平时由儿女们每天两人轮流陪住和照顾。

走进这两居室,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杨奶奶精神矍铄地端坐在客厅里。她和大家握手、聊家常。交谈中,杨奶奶说到“阿夯噶节搞次搜卫生麦辛苦够。”(萧山方言:我那时候打扫公厕很辛苦的)

杨奶奶回忆,那时候没有自来水,打扫公厕用的水都要用粪桶一担一担地从河道里挑水过来冲洗的,“一担水重有100斤,一天下来,要挑四五十桶水,肩膀磨得全是老茧。”

20世纪60年代,整个萧山从事公厕保洁的就五六个人,每人负责一块区域,没有替班,就靠一双手、一块抹布和一把扫帚,奶奶负责了老城厢的30多座公厕,如当时的大操场、物资局、印刷厂等公厕。

保洁员二代:

“接过”粪担子,一干就是25年

缪雪珍,女,今年75岁,是杨奶奶的大女儿。受到母亲的影响,1976年4月,她进入萧山县城厢环境卫生管理所。

缪雪珍说,“我在做公厕保洁的时候,社会进步了,公厕数量增加了,也通上自来水,不需要再去河里挑水了。”

缪雪珍工作时负责20多座公厕保洁,每天凌晨3点半,别人还在睡梦中,她就已经来到萧山招待所(现萧山宾馆),这里厕所数量集中、使用人数多,保洁工作量大。等她把所有厕所打扫完一遍,已到中午时分。下午她还要再去走一遍,哪里脏了,就马上处理。

1980年,缪雪珍当选县政协委员。回忆往事,让她最有成就的事就是提出环卫机械化的概念。

在缪雪珍的提议下,所里购买了第一台洒水车、吸粪车和扫地车,环卫机械化作业就此开始。原萧山县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后,缪雪珍成为城厢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

保洁员三代:

见证“厕所革命”带来的蝶变

钱文忠,女,今年54岁,是杨奶奶的孙媳妇,1998年进入萧山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现为萧山区环境卫生保障中心),担任业务科管理员。

钱文忠见证了杭州实施“厕所革命”带来的焕新蝶变,她负责保洁管理的公厕环境美了、找厕便利了、如厕有纸了,冬天洗手还有热水。

钱文忠一直奋战在一线,轮岗过粪便处理厂当保洁员、垃圾中转站当压缩设备操作工、公厕保洁员等。

钱文忠笑着说,外婆教导得好,这个大家庭家风好、“三观”正,“我们的工作很光荣!”

杭州全市90岁(含)以上的退休环卫老职工有30人。在重阳节来临前,市区两级城管部门正陆续开展走访慰问,感谢他们的平凡人生、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