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海洋次表层热浪驱动机制 ENSO影响显著
时间:2024-10-27 阅读数:117人阅读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期揭示了南海表层至深层海洋热浪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研究发现,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海海洋热浪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发生频次越来越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风险。此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表热浪,对深层热浪关注较少。
该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数据(GLORYS,1/12°),探讨了1993-2022年南海从表层至2000米深度的海洋热浪时空特征、垂向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南海海洋热浪最大强度和累积强度在30-150米深度显著增强,且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高值区出现在越南近海并向南海东部延伸。从垂向结构上看,海洋热浪强度在70-100米间达到最大值,年总天数和持续时间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多次强热浪事件集中在200米以浅,多发于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年,发生面积比率峰值可达70%以上,最大强度可达2.0-2.5°C。
ENSO显著影响南海表层至深层热浪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强厄尔尼诺衰退年夏季诱发的强西太副高事件会显著削弱南海夏季风,抑制越南东部上升流,导致上升冷水减少,海温升高,触发南海表层至深层热浪事件。此外,南海丰富的中尺度涡旋产生的涡致热输送为吕宋海峡西侧的热浪强度高值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
研究团队的两篇关于南海海洋热浪的工作,阐明了从表层到深层海洋热浪的变化特征、驱动机制及其生态影响。这些研究指出,南海表层至深层海洋热浪都受到ENSO调控下强西太副高事件的影响,通过减弱越南东部上升流来控制海洋热浪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较于表层热浪,深层热浪还受到南海丰富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南海表层和深层热浪共同给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生态风险。